作者简介 /Profile/
魏成侠(1995—),女,护师,硕士,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ICU护士,主要从事脑卒中中西医结合护理。
脑卒中也称“脑中风”,其发病率逐年升高。救治的核心是“快快快”,发病4小时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,将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。但因卒中急性发作时的“第一目击者”常为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普通公众,对卒中院前急救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,导致院前急救延误严重,错过最佳治疗时间,增加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。那作为普通公众的我们,在面对脑卒中急性发作,120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,应该怎么办呢?
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
用“卒中120”快速识别典型症状
“卒中120”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。包括以下内容:
一看(1):脸是否对称,口角是否歪斜;
二查(2):两只胳膊同时抬起,是否单侧无力;
三聆听(0):患者讲话,是否言语不清。
如果通过这3步观察,怀疑患者是卒中,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。
注意识别不典型症状
一些卒中患者,早期不一定会出现上述口角歪斜、偏瘫或言语不清,可能会出现以下容易被忽视的不典型症状:
头痛头晕
一些患者会出现头痛、头晕,可能伴随恶心呕吐。尤其注意,当患者患有高血压时,要特别警惕发生脑卒中。
平衡能力减退
若卒中区域发生在小脑,会出现走路不稳,走路发飘,像踩棉花一样的醉酒后状态。
失用
由于卒中的位置特殊,影响了大脑功能的发挥,部分患者会突然出现功能丧失,如突然不会使用电视遥控器,但其他肢体功能完全正常。
视野缺损
眼睛在不移动的情况下,眼睛的视野当中,有局部或部分区域看不清楚。
性格改变
如原来很暴躁的人,最近突然变得沉默;或原来很正常的人,最近突然变得固执,甚至出现一些幻想症状。
记忆障碍
有些患者以往记忆很正常,最近突然间歇发生记不起事,且发生频率明显增多。
若出现上述症状,应警惕发生脑卒中,须尽早就医,避免发生不可挽救的意外。
正确拨打120
公众怀疑他人脑卒中,第1个电话应该打给谁?
怀疑卒中,应该果断拨打120!
不浪费时间与他人商量(包括询问在医院工作的亲友),明确疾病诊断前,打给谁也没用!
到医院后,也必须相信医生作出的判断!
如何与120急救人员进行有效沟通?
保持冷静,尽量不要说方言,讲清目的:“这里有患者,要急救车”。
简要描述最紧急的情况及发生时间:如晕倒。
讲清患者所处的详细地址:可借助显著的地标,依次描述区、街道、小区、楼号、单元号及门牌号。
提供患者其他资料:大致年龄、性别、基础疾病等。
适时挂断,保持联系:不可自行挂断电话,须得到120调度人员提示后,方可挂断电话,并保持电话畅通。
示例:喂,120吗?这里有患者,下午3点突然晕倒,没有意识,在第一小学东门门口,是位70岁的大爷,基础病不详。
救护车来之前,
我们要怎么做呢?
现场急救
保持镇静,就地急救,减少搬运,立即将患者平卧,头高脚低,减小头部压力,切忌不可摇晃头部。
保持空气流通,迅速松解患者的衣领和裤带。
清醒患者,要尽量安慰患者,使其情绪平稳,不要过于紧张或激动。
意识不清的患者,保持呼吸道通畅,平卧后将头部转向一侧,预防呕吐物误吸、窒息。
特殊情况处理:
舌后坠:患者昏迷,并发出强烈鼾声,表示发生舌后坠,可侧卧位,必要时,用手帕或纱布包住患者的舌头,轻轻向外拉。
预防舌咬伤:患者发生抽搐时,可用竹筷或小木棍缠上软布,塞入上下齿之间,以防舌咬伤。
密切观察意识、呼吸、颈动脉搏动,随时准备心肺复苏。
切忌不可擅自予患者口服任何药物及液体。
物品准备
如果“第一目击者”是家属,准备好患者的病例、身份证、医保卡、现金。
如果“第一目击者”是陌生人,尽快寻找患者的身份信息,并联系其家属。
最后,静等救护车来临。
谨防错误发生
错误1:
我很好,休息一会儿就好了
大部分突发脑卒中患者,早期可能并不会马上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。所以不少人出现了症状,却自认为不严重,觉得休息一会儿可能就好了,结果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,应及时就诊!
错误2:
自行服用降压药、阿司匹林和安宫牛黄丸等
因无法准确辨别病情,切勿擅自服用上述药物,以免增加患者脑部缺血或出血的风险,进而加重病情。
错误3:按压人中穴
禁止按压人中穴,防止按压而堵住气管,造成窒息。
错误4:舍近求远
脑卒中患者早期处理“时间就是生命”,抢救必须分秒必争,切勿盲目追求医院名气,而舍弃就近的所谓“小医院”,导致延误抢救时间。
错误5:转运失当
尽量选择120转运患者,不建议采用私家车,以防转运途中遇到堵车、病情突然加重,以及家属不知具有卒中绿色通道医院等情况的发生。
卒中发作“救”在身边,卒中救治“时间就是生命”,公众掌握卒中发作院前自救方法,必不可少。
参考文献:
[1] 王陇德,彭斌,张鸿祺,等.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》概要[J].中国脑血管病杂志, 2022, 19(2): 136-144.
[2] 汪勇,刘洋,刘仁玉,等.卒中院前急救体系研究进展[J].中国卒中杂志, 2021, 16(1): 21-26.
[3] Zhao J, Liu R. Stroke 1-2-0: a rapid response programme for stroke in China[J]. Lancet Neurol, 2017, 16(1): 27-28.
[4] 骆建文,吴国新,邓纯,等.佛山市南海区群众院前急救知识、态度与行为的现状调查[J].中国当代医药, 2020, 27(10): 174-176.
[5] 褚明,周海波.看脸、看腿、看说话,中风有哪些早期症状[J].大众健康, 2019, (12): 50-51.
版权所有:上海市护理学会
专业审核:卢根娣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医护理研究所所长
审阅:庹焱;张梦佳
版式、文字编辑:张诚